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ㄧˇ

齒部 共23画 左右结构 U+9F6E
汉语字典

齒部

23画

4画

左右结构

yi

HWWK 86 、 HBDK 98

YUKMR

IOAJ

24721

9F6E

21213434134345213412512 竖、横、竖、横、撇、点、撇、点、横、撇、点、撇、点、竖折/竖弯、竖、横、撇、点、横、竖、横折、横、竖钩

? ?

齮的笔顺

折叠展开

齮字概述

折叠展开

〔齮〕字拼音是yǐ,部首是齒,总笔画是23画。

〔齮〕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齒、奇”。

〔齮〕字仓颉码是YUKMR,五笔是HWWK86,HBDK98,四角号码是24721,郑码是IOAJ

〔齮〕字的UNICODE是U+9F6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40814,UTF-32:00009f6e,UTF-8:E9 BD AE。

〔齮〕字异体字是?、?

齮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ㄧˇ

基本解释

〔~齕( hé )〕a.毁坏,如“且秦复得志于天下,则~~用事者坟墓矣。”b.倾轧,如“室家何抢攘,朝士亦~~。”

咬:“~嚼午忘饥。”

详细解释

动词

1.咬,啃bite

饥饿之时,普皆诤食,疲瘦羸劣,斗相齮齮。 —— 《正法华经》

齮嚼(咬嚼);齮骱(用半边牙齿咬啃);齮挈(咬噬)

2.侵犯invade

纵横南洋,齮我海疆。 —— 清· 薛福成《浙东防录序》

齮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齒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77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534頁,第35

標點整理本: 第1537頁,第28

廣韻》:魚倚切;《集韻》:語綺切,齮音錡。
說文》:齧也。

又,《集韻》:姓也。

又,人名。桓齮,秦將。見〈秦本紀〉。

又,《集韻》:丘其切,音欺──亦齧也。

又,去倚切,音綺──義同。

注解

〔齮〕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齒部

〔齮〕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齒、奇

〔齮〕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ǐ] ⑴ 〔~齕( hé )〕a.毁坏,如“且秦复得志于天下,则~~用事者坟墓矣。”b.倾轧,如“室家何抢攘,朝士亦~~。”⑵ 咬:“~嚼午忘饥。”

齮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齮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魚綺切頁碼59頁,第4

齮齧也。从齒奇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魚倚反頁碼170頁,第3行,第2

齮齧也。從齒奇聲。

鍇注臣鍇按:《春秋傳》有「卜齮」。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魚綺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316頁,第5許惟賢142頁,第1

齮齧也。

段注史,《漢・田儋傳》。齮齕用事者墳墓。如淳曰:齮齕,猶齚齧也。齕,齩也。按凡從奇之字多訓偏。如掎訓偏引,齮訓側齧。《索隱》注高紀云:許愼以爲側齧。

从齒。奇聲。

段注魚綺切。古音在十七部。

齮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15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169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139頁
4說文校箋第80頁,第15字
5說文考正第76頁,第18字
6說文今釋第262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454頁,第4字
8說文探原第112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97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47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81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613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2680頁
14通訓定聲第1956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71頁【崇文】第681頁
16說文句讀第231頁
17古字詁林第二冊,第567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221頁,第6字

齮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ite
  2. beißen, schneiden

齮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齮(简·楚〔战国〕·望山) 楚〔战国〕 望山

齮(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齮(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齮(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齮(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齮(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