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lóng ㄌㄨㄥˊ lǒng

龍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U+9F8D
汉语字典

龍部

16画

4画

左右结构

long long

lóng lǒng

象形字

UEGD

YBYSP

SI

01211

9F8D

4143125111515111 点、横、点、撇、横、竖、横折钩、横、横、横、竖折撇/竖折折、横、竖弯钩、横、横、横

㡣 䮾 䰱 竜 龒 龙 龍 ? ? ? ? ? ? ? ? ? ? ? ? ?

龍的笔顺

折叠展开

龍字概述

折叠展开

〔龍〕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óng、lǒng,部首是龍,总笔画是16画。

〔龍〕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一、乚、一、三”。

〔龍〕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象龍形。本义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

〔龍〕字仓颉码是YBYSP,五笔是UEGD,四角号码是01211,郑码是SI

〔龍〕字的UNICODE是U+9F8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40845,UTF-32:00009f8d,UTF-8:E9 BE 8D。

〔龍〕字异体字是㡣、䮾、䰱、竜、龒、龙、龍、?、?、?、?、?、?、?、?、?、?、?、?、?

龍的意思

折叠展开

1lóngㄌㄨㄥˊ

基本解释

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長,有鱗爪,能興雲降雨。《禮記•禮運》:“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封建時代用作帝王的象徵,也指帝王使用的東西。《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

比喻英雄才俊。《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者,卧龍也。”

十二生肖之一,與地支辰相配。

指龍形的長條物。水龍;火龍;車水馬龍。

指龍形的花紋:龍幣;龍盾;龍袞。《周禮•考工記•輈人》:“龍旂九斿。”

有龍形花紋或形狀像龍的東西的代稱。如:①龍杓。《廣雅•釋器》:“龍,杓也。” ②龍舟。唐薛逢《觀競渡》:“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③龍團茶。宋蘇軾《新茶送簽判程朝奉》:“火前試焙分新胯,雪裏頭綱輟賜龍。”

駿馬。《周禮•夏官•廋人》:“馬八尺以上為龍。”

星名。①東方七宿。《左傳•桓公五年》:“龍見而雩。” ②歲星。《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蛇乘龍。” ③太歲。宋周密《癸辛雜識後集•龍有三名》:“王莽《銅權銘》‘歲在大梁,龍集戊辰’者,以歲為歲星,龍為太歲也。”

古代傳說中的官名。《左傳•昭公十七年》:“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

由龍捲風形成的積雨雲。唐張籍《雲童行》:“雲童童,白龍之尾垂江中。”

舊時堪輿家以山勢為龍。《埤雅•釋魚》:“葬書以龍言山,以虎言水。六龍九虎是也。”

古代煉丹術士稱水或汞。唐李咸用《送李尊師歸臨川》:“塵外烟霞吟不盡,鼎中龍虎伏初馴。”

龍泉劍的省稱,泛指精良的劍。唐施肩吾《贈邊將》:“玉匣鎖龍鱗甲冷,金鈴襯鶻羽毛寒。”

萌。《玉篇•龍部》:“龍,萌也。”

通。《廣韻•鍾韻》:“龍,通也。”

和。《廣雅•釋詁三》:“龍,和也。”

水草名。即葒草。也作“蘢”。《詩•鄭風•山有扶蘇》:“山有喬松,隰有游龍。”

通“寵(chŏng)”。榮耀。《詩•小雅•蓼蕭》:“既見君子,為龍為光。”

古地名。春秋魯地。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左傳•成公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圍龍。”

通“壟”。①岡壟。《孟子•公孫丑下》:“人亦孰不欲求富貴?而獨於富貴之中,有私龍斷焉。” ②墳墓。《山海經•大荒西經》“顓頊死即復蘇”

姓。《廣韻•鍾韻》:“龍,姓,舜納言龍之後。”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甲骨文,象龍形。本義: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

2.同本義dragon

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 《說文》。徐鉉注:“象宛轉飛動之貌。” 饒炯注:“龍之爲物,變化無端,說解因着其靈異如此,以能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靈。”飛龍在天。 —— 《易·乾》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 《禮記·禮運》甲蟲三百有六十,而龍爲之長。 —— 《孔子家語·執轡》葉公子高好龍。 —— 劉向《新序·葉公好龍》

龍工(像龍一樣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龍功”);龍公(指龍王,龍神);龍淵(龍所棲止的深淵);龍章(龍形的圖案);龍蛇(龍和蛇);龍文(龍狀花紋);龍伯(傳說中的水神);龍沼(龍池);龍旌鳳翣(有龍鳳圖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龍門(本是跨在黃河上游的山名。神話傳說,魚類跳過龍門,就可以變成神龍。後借指鄉試考場的二門或三門爲龍門)

3.封建時代用龍作爲皇帝的象徵imperial

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 —— 《論衡·紀妖》

龍升(龍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龍輦(天子的乘車);龍顏(額頭隆起似龍。後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龍騰(比喻帝王的興起);龍鱗(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嚴);龍馭(皇帝車駕。代指皇帝);龍興(帝業興旺;創立帝業);龍節(皇帝所授與的符節);龍袞(帝王的禮服);龍下蛋(比喻不可能);龍穴(最適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龍御(皇帝的車駕);龍鳳(舊時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4.喻不凡之士,豪傑之士outstanding person

丞尉等並衣冠之龜龍,人物之標準。 —— 唐· 李白《化城寺大鐘銘序》

龍虎(比喻傑出的人物);龍蛇(比喻非常的人);龍逸(如龍隱逸。比喻賢人隱居於野);龍鳳(比喻才能優異的人);龍駒(比喻俊才);龍鵬(龍和鵬。比喻賢俊豪傑);龍翰鳳翼(比喻君子、賢者);龍蟠鳳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羣而未爲世用的人)

5.喻駿馬fine horse

馬八尺以上爲龍。 —— 《周禮·夏官》

龍子(良馬名);龍文(駿馬名);龍姿(駿馬的形貌);龍孫(良馬名);龍駒(駿馬);龍驥(駿馬);龍媒(指天馬、駿馬)

6.喻文章,書法的雄健華麗 vigorous

龍蛇(龍蛇走。形容筆勢如龍蛇,蜿蜒盤曲);龍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龍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龍章(比喻文章富麗華美,如龍的文采);龍藻(比喻華麗的辭藻);龍驤豹變(比喻書法氣勢雄放,變化無窮)

7.比喻性格亢直 upright

龍亢(個性剛直不屈);龍性(指性格倔強,難以馴服)

8.〈方〉∶[瓦圈] 歪扭不圓 not round

自行車前軲轆龍了

9.姓。

2mángㄇㄤˊ

基本解释

通“尨”雜色。《周禮•考工記•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龍。”

龍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龍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81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536頁,第33

標點整理本: 第1540頁,第34

古文: 竜 、 龍龍龍 、 㰍 、 龍 、 龒 、 䰱

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龍音籠。
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
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
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

又,星名。
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又,〈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

又,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

又,邑名。
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註〕龍,魯邑,在泰山博縣西南。又,《前漢・地理志》:燉煌郡有龍勒縣。

又,官名。
左傳・昭十七年》:太皥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

又,句龍。
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又,馬名。
爾雅・釋畜》:馬高八尺爲龍。
禮・月令》:駕蒼龍。

又,龍輔,玉名。
左傳・昭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

又,草名。
詩・鄭風》:隰有游龍。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生水澤中,今人謂之小葒草。

又,神名。
山海經》:有神名燭龍。屈原〈離騷〉: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又,姓。漢有龍且。又,複姓。夏關龍逢,卽豢龍氏後;漢御史擾龍羣,卽劉累之後。

又,人名。奢龍,黃帝臣。
管子・五行篇》:奢龍辨乎東方,故使爲土師。又,舜臣名。
書・舜典》:帝曰:龍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

又,《廣雅》:龍,君也。

又,《廣韻》:通也。

又,《玉篇》:竉也。
詩・商頌》:何天之龍,我龍受之。〔毛傳〕讀如字。〔朱傳〕寵也。

又,《玉篇》:和也、萌也。

又,《正韻》與寵同。
詩・商頌》何天之龍〔釋文〕:鄭讀作寵,榮名之謂也。○〔按〕《朱傳》作叶音。

又,《正韻》:音曨。
孟子》:有私龍斷焉。

又,《集韻》、《韻會龍莫江切,音厖。
集韻》:黑白雜色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上公用龍。〔註〕謂雜色,非純玉也。

又,叶蒲光切,音龎。
易・坤卦》故稱龍焉,叶上嫌於無陽。揚雄〈解嘲〉:以鴟梟而笑鳳凰,執蝘蜒而嘲龜龍。

說文》:从肉飛之形,童省聲。徐鉉曰:象宛轉飛動之貌。

卷目:考證・亥集下 部首:龍部

愛日堂藏本: 第916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683頁,第15

《爾雅・釋畜》馬高八尺爲龍。

謹按爾雅作駥不作龍。今改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爲龍。

注解

〔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龍部

〔龍〕字是多音字,拼音是lóng、lǒng,左右结构。

〔龍〕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象龍形。本义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

〔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óng] ⑴ 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長,有鱗爪,能興雲降雨。《禮記•禮運》:“麟鳳龜龍,謂之四靈。”⑵ 封建時代用作帝王的象徵,也指帝王使用的東西。《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⑶ 比喻英雄才俊。《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者,卧龍也。”⑷ 十二生肖之一,與地支辰相配。⑸ 指龍形的長條物⑹ 指龍形的花紋:龍幣;龍盾;龍袞。《周禮•考工記•輈人》:“龍旂九斿。”⑺ 有龍形花紋或形狀像龍的東西的代稱。如:①龍杓。《廣雅•釋器》:“龍,杓也。” ②龍舟。唐薛逢《觀競渡》:“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③龍團茶。宋蘇軾《新茶送簽判程朝奉》:“火前試焙分新胯,雪裏頭綱輟賜龍。”⑻ 駿馬。《周禮•夏官•廋人》:“馬八尺以上為龍。”⑼ 星名。①東方七宿。《左傳•桓公五年》:“龍見而雩。” ②歲星。《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蛇乘龍。” ③太歲。宋周密《癸辛雜識後集•龍有三名》:“王莽《銅權銘》‘歲在大梁,龍集戊辰’者,以歲為歲星,龍為太歲也。”⑽ 古代傳說中的官名。《左傳•昭公十七年》:“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⑾ 由龍捲風形成的積雨雲。唐張籍《雲童行》:“雲童童,白龍之尾垂江中。”⑿ 舊時堪輿家以山勢為龍。《埤雅•釋魚》:“葬書以龍言山,以虎言水。六龍九虎是也。”⒀ 古代煉丹術士稱水或汞。唐李咸用《送李尊師歸臨川》:“塵外烟霞吟不盡,鼎中龍虎伏初馴。”⒁ 龍泉劍的省稱,泛指精良的劍。唐施肩吾《贈邊將》:“玉匣鎖龍鱗甲冷,金鈴襯鶻羽毛寒。”⒂ 萌。《玉篇•龍部》:“龍,萌也。”⒃ 通。《廣韻•鍾韻》:“龍,通也。”⒄ 和。《廣雅•釋詁三》:“龍,和也。”⒅ 水草名。即葒草。也作“蘢”。《詩•鄭風•山有扶蘇》:“山有喬松,隰有游龍。”⒆ 通“寵(chŏng)”。榮耀。《詩•小雅•蓼蕭》:“既見君子,為龍為光。”⒇ 古地名。春秋魯地。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左傳•成公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圍龍。”undefined 通“壟”。①岡壟。《孟子•公孫丑下》:“人亦孰不欲求富貴?而獨於富貴之中,有私龍斷焉。” ②墳墓。《山海經•大荒西經》“顓頊死即復蘇”undefined 姓。《廣韻•鍾韻》:“龍,姓,舜納言龍之後。” [máng] ⑴ 通“尨”雜色。《周禮•考工記•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龍。”

龍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龍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2. Drache (S)​, Long (Name)​ (Eig, Fam)​, Schlange (auf der Speisekarte)​ (Ess)​, Radikal Nr. 212 = Drache, Drachen
  3. dragon, impérial, (nom de famille)​, 212e radical

龍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龍(甲骨文·商·?组) 甲骨文 ?组

龍(甲骨文·商·?宾间) 甲骨文 ?宾间

龍(甲骨文·商·子组) 甲骨文 子组

龍(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龍(甲骨文·商·历组) 甲骨文 历组

龍(甲骨文·商·历无名间) 甲骨文 历无名间

龍(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龍(甲骨文·西周·西周)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龍(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龍(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龍(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龍(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龍(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龍(简·楚〔战国〕·望山) 楚〔战国〕 望山

龍(简·楚〔战国〕·子弹库) 楚〔战国〕 子弹库

龍(简·楚〔战国〕·九店) 楚〔战国〕 九店

龍(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龍(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龍(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龍(简·秦·放马滩) 放马滩

龍(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龍(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龍(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龍(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龍(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龍(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龍(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龍(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龍(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龍(传抄·宋·三体阴符经) 传抄 三体阴符经

龍(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龍(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龍(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龍(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