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25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512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457頁,第20字
音《唐韻》:直兩切;《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音杖。
《說文》:所以扶行也。
《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仕,賜之几杖㊟。又,〈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鄕,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例又,《禮・喪服小記》:父喪,苴杖竹也;母喪,削杖桐也。
例又,木梃也。
《家語》:舜事瞽瞍,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
例又,《方言》:矜謂之杖,謂戈戟柄也。
《呂覽・貴己篇》:操杖以戰。
例又,《爾雅・釋草》:虎杖,荼也。
音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丈去聲──持也。與仗同。
《書・牧誓》:王左杖黃鉞。
例又,憑倚也。
《左傳・襄八年》:杖信以待晉。
卷目:考證・辰集中 部首:木部
愛日堂藏本: 第279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50頁,第17字
《禮・曲禮》大夫七十而致仕,賜之几杖。
謹照原文,賜之上增若不得謝則必六字。
《爾雅・釋草》虎杖,荼也。
謹照原文改蒤虎杖。
注解
〔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杖〕字拼音是zhà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丈,五行属木。
〔杖〕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木,丈声。本义是执;持。
〔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àng] ⑴ 扶着走路的棍子⑵ 泛指棍棒⑶ 古代刑罚之一,用棍打⑷ 古同“仗”,恃,凭倚。
杖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牍云查字典整理。杖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