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hén ㄏㄣˊ

疒部 共11画 半包围结构U+75D5
汉语字典

疒部

11画

6画

半包围结构

hen

hén

形声字

UVEI 86 、 UVI 98

KAV

TXO

00132

4024

2659

U+75D5

痕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52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773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727頁,第17

唐韻》:戸恩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恩切,痕音鞎。
說文》:胝瘢也。
玉篇》:瘢痕也。趙壹〈疾世刺邪賦〉:所好則鑽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索其瘢痕。

又,凡物有迹者皆曰痕,如啼痕、苔痕、水痕、墨痕之類。

又,《集韻》:五斤切,音垠。
博雅》:腫也。

又,古恨切,音艮──腫病。

注解

〔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痕〕字拼音是hé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艮,五行属

〔痕〕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疒( chuáng ),表示与疾病有关,艮( gèn )声。本义是疮伤痊愈后留下的疤。

〔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én] ⑴ 创伤痊愈后留下的疤,亦泛指斑迹

痕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牍云查字典整理。痕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