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ㄅㄧˋ

角部 共16画 上下结构U+89F1
汉语字典

角部

16画

9画

上下结构

bi

会意字

DGKE

IRNBG IRNBQ

HMRL

53227

6048

U+89F1

觱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角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37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1144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1118頁,第25

唐韻》:畢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觱音必。
說文》:羌人所吹角屠觱,以驚馬也。〔徐曰〕今之觱栗,其聲然也。俗作篳篥。

又,觱發,風寒也。
詩・豳風》一之日觱發,《說文》作畢發。

又,觱沸,泉湧出貌。
詩・小雅》:觱沸檻泉。
玉篇》或作滭。

又,《廣韻》、《集韻觱王勿切,音䬑──亦羌人吹角。

卷目:考證・酉集上 部首:角部

愛日堂藏本: 第664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70頁,第7

《詩・豳風》一之日觱發。《說文》作畢發。

謹照原文畢發改滭冹。

注解

〔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角部

〔觱〕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咸、角,五行属

〔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ì] ⑴ 〔~篥〕古代管乐器,形似喇叭,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亦作“觱栗”。⑵ 〔~发〕风寒冷。

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牍云查字典整理。觱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