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zhuī ㄓㄨㄟduī

辶部 共9画 半包围结构U+8FFD
汉语字典

辶部

9画

6画

半包围结构

zhui dui

zhuī duī

形声字

WNNP 86 、 TNPD 98

YHRR

WMY

37307

6620

5523

U+8FFD

追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09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256頁,第10

標點整理本: 第1240頁,第5

唐韻》:陟隹切;《集韻》、《韻會》:中葵切,追音䨨。
廣韻》:隨也。
增韻》:逮也。
玉篇》:送也。
詩・周頌》:薄言追之。〔註〕謂已發上道而追送之也。
前漢・韓信傳》:公無所追。追,信詐也。

又,《說文》:逐也。
周禮・秋官・士師》:掌卿合,以比追胥之事。〔註〕追追,追也。
左傳・莊十八年》:追戎于濟西。

又,《玉篇》:及也、救也。
書・五子之歌》:雖悔可追。〔註〕言雖欲改悔,其可及乎。
論語》: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左傳・襄九年》:圍宋彭城,非宋地,追書也。〔註〕追書者,其地已非宋有,追使屬宋也。

又,凡上溯已往曰追。
詩・大雅》:聿追來孝。
左傳・成十三年》:追念前勳。

又,遂非曰追非。
前漢・五行志》:歸獄不解,兹謂追非。〔註〕謂歸過于民,不罪己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又,國名。
詩・大雅》:其追其貊,奄受北國。

又,《集韻》、《韻會》、《正韻追都雷切,音堆。
玉篇》:治玉名。
周禮・天官・追師》〔註〕:追,治玉石之名。
詩・大雅》:追琢其章。

又,母追,冠名。
禮・郊特牲》:母追,夏后氏之冠也。〔註〕母追,讀爲牟堆。別作頧。

又,鐘紐。
孟子》:以追蠡。

又,《字彙補》:旬爲切。與隨通。
楚辭・九歎》:背繩墨以追曲兮。〔註〕追,古與隨通。

又,叶馳僞切,音墜。司馬相如〈上林賦〉:車騎雷起,殷天動地;先後陸離,離散別追。

卷目:考證・酉集下 部首:辵部

愛日堂藏本: 第720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72頁,第45

《周禮・秋官・士師》掌卿合,以比追胥之事。

謹照原文卿改鄕。

又母追,冠名。《禮・郊特牲》母追,夏后氏之冠也。〔註〕母追,讀爲牟堆。別作頧。

謹照原文兩母字?改毋。冠改道。註以下改釋文上音牟下多雷反。

又與隨通。《楚辭・九歎》背繩墨以追曲兮。

謹照原書九歎改离騷。

注解

〔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追〕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huī、duī,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五行属

〔追〕字造字法是。本义是追赶。

〔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uī] ⑴ 赶,紧跟着⑵ 回溯过去,补做过去的事⑶ 竭力探求,寻求 [duī] ⑴ 雕琢⑵ 古代乐器钟上用以悬挂的钮眼。

追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牍云查字典整理。追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