䚯字概述
〔䚯〕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iào、xuān、tǎo,部首是言,总笔画是9画。
〔䚯〕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言、刂”或“訁、刂”。
〔䚯〕字仓颉码是YRLN,五笔是YJH,四角号码是02600,郑码是SKD。
〔䚯〕字的UNICODE是U+46A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10进制: 18095,UTF-32:000046af,UTF-8:E4 9A AF。
〔䚯〕字异体字是討、?。
䚯的意思
䚯
基本解释
◎同“討”。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討,古文䚯同。”《吕氏春秋•原亂》:“亂必有弟,大亂五,小亂三,䚯亂三。”李寳洤高注補正:“䚯,或本討……此指晋文公而言,即後文所謂敗荆人於城濮,定襄王,釋宋出穀戍,是謂討亂三。”
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43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46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21頁,第11字
音《字彙》:呼淵切,音鋗──聲也。
例《正字通》:訆字之譌。六書無䚯,《字彙》誤。
注解
〔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䚯〕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iào、xuān、tǎ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刂。
〔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undefined] ⑴ 同“討”。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討,古文䚯同。”《吕氏春秋•原亂》:“亂必有弟,大亂五,小亂三,䚯亂三。”李寳洤高注補正:“䚯,或本討……此指晋文公而言,即後文所謂敗荆人於城濮,定襄王,釋宋出穀戍,是謂討亂三。”
䚯字的翻译
- (ancient form of 討) to quell (uprising, rebellion, etc.) to punish (another nation, etc.) by force fo arms, sound; voice; tone
䚯的字源字形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