䚻字概述
折叠展开
〔䚻〕字拼音是yáo,部首是言,总笔画是11画。
〔䚻〕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言”。
〔䚻〕字仓颉码是BYMR,五笔是QYF,四角号码是27601,郑码是RSS。
〔䚻〕字的UNICODE是U+46B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10进制: 18107,UTF-32:000046bb,UTF-8:E4 9A BB。
〔䚻〕字异体字是猶、謠、?。
䚻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52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50頁,第16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25頁,第15字
音《唐韻》:余招切;《集韻》:餘招切,音遙。
《說文》:徒歌也。
《樂書》:有章曲曰歌,無章曲曰䚻。
《字彙》:唐人謂徒歌曰肉聲,故从肉。
《詩・國風》:我歌且䚻。
《石經》作謠。
例又,人名。師䚻。見《宋史・宗室表》。
音又,《玉篇》:與周切;《廣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音猷──義同。一曰從也。
例《類篇》:或書作。
注解
〔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䚻〕字拼音是yá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言。
䚻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䚻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 (ancient form of 謠) to sing, a ballad, rumour; slander; a false report, from, to follow, to undertake; to attend to
䚻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