䩒字概述
折叠展开
〔䩒〕字拼音是yú,部首是革,总笔画是12画。
〔䩒〕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于”。
〔䩒〕字仓颉码是TJMD,五笔是AFGF,四角号码是41540,郑码是EEAD。
〔䩒〕字的UNICODE是U+4A5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10进制: 19026,UTF-32:00004a52,UTF-8:E4 A9 92。
〔䩒〕字异体字是?。
䩒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革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13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85頁,第1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76頁,第17字
音《唐韻》:羽俱切;《集韻》:雲俱切,音于。
《說文》本作,輨內環靼也。
《博雅》:䩒謂之鞶。
音又,《廣韻》:况于切;《集韻》:匈于切,音訏。又,《廣韻》:憶俱切;《集韻》:邕俱切,
音紆──義
同。
注解
〔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革部。
〔䩒〕字拼音是yú,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于。
䩒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䩒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羽俱切頁碼第84頁,第34字續丁孫
異體䩒
輨內環靼也。从革亏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員湏反頁碼第234頁,第3行,第1字述
輨内環靼也。從革于聲。
鍇注臣鍇曰:「鐍上攀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羽俱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436頁,第4字許惟賢第197頁,第2字
䩪内環靼也。
段注䩪各本譌輨。今依《玉篇》。環靼者,環之以靼。
从革。亏聲。
段注羽俱切。五部。
䩒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68頁,第1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237頁,第10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8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15頁,第9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09頁,第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386頁,第4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666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544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566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68頁,第29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15頁,第10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852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3332頁【補遺】第16493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676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236頁【崇文】第94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331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279頁,第3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294頁,第5字 |
䩒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 dressed leather; a large belt
䩒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