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ㄉㄨˇ

土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5835
汉语字典

土部

11画

4画

左右结构

du

形声字

FFTJ

GJKA

BBM

44160

1035

2234

5835

12112132511 横、竖、提、横、竖、横、撇、竖、横折、横、横

鍺 闍 陼 ? ?

堵的笔顺

折叠展开

堵字概述

折叠展开

〔堵〕字拼音是dǔ,部首是土,总笔画是11画。

〔堵〕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者”,五行属金。

〔堵〕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土,者声。本义是墙壁。

〔堵〕字仓颉码是GJKA,五笔是FFTJ,四角号码是44160,郑码是BBM,中文电码是1035,区位码是2234

〔堵〕字的UNICODE是U+583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2581,UTF-32:00005835,UTF-8:E5 A0 B5。

〔堵〕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2161,属常用字

〔堵〕字反义词是,异体字是鍺、闍、陼、?、?

堵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ㄉㄨˇ

基本解释

阻塞(sāi ㄙㄞ),挡。~塞。~挡。~截。~击。~嘴。

心中不畅快。~心。

墙。围者如~。

量词,用于墙。

古代钟或磐十六枚编成一组,挂在一个架子上称“一堵”。

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土,者声。本义:墙壁。

2.同本义wall

堵,垣也。五版为一堵。 —— 《说文》环堵之室。 —— 《淮南子·原道》止如堵墙。 —— 《尉缭子·战威》

堵墙(墙垣,土墙。用来比喻密集的人群);堵垣(墙)

3.古代墙壁的面积单位,古代用板筑法筑土墙,五板为一堵,板的长度就是堵的长度,五层板的高度就是堵的高度measurement of a wall in ancient times

百堵皆作。 —— 《诗·小雅·鸿雁》

堵雉(墙垣的长度和高度)

动词

堵塞 stop up; block up。如:堵当(抵挡;阻挡);堵御(阻挡抵御);堵嘴(理屈而语塞;给人利益使其不说反对话);堵搡(方言。用话堵人,使人无言可对);把窟窿堵上;把老鼠洞堵死。

量词

多用于墙,也用于其他物体。如:一堵烟尘;一堵墙。

堵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46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234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166頁,第13

唐韻》:當古切;《集韻》、《韻會》、《正韻》:董五切,堵音賭。
說文》:垣也。一丈爲板,五板爲堵。
詩・小雅》:百堵皆作《韓詩外傳》:原憲居環堵之室,茨以蓬蒿。

又,懸鐘磬之名。
周禮・春官》:小胥凡爲堵,全爲肆。〔註〕凡編鐘編磬,各十六枚,半懸之在一簴,謂之堵,全陳之在一簴,謂之肆。

又,相安曰安堵。
史記・高帝記》:上入關,約法三章,吏民皆安堵如故。

又,畜積之象。
莊子・盗跖篇》:欲富就利,故滿若堵。

又,方語,若箇,這箇,兀的,曰阿堵。
晉書・王衍傳》:衍口未嘗言錢字,婦令婢以錢繞牀下,不得行,衍晨起呼婢曰:舉却阿堵中物。

又,姓。
左傳》:鄭有堵叔。

又,《廣韻》:章也切;《集韻》:止野切,堵音者──縣名。
史記・張釋之傳》:釋之,堵縣人。亦姓。
左傳》:鄭堵女父,堵狗。

又,山名。
山海經》:苦山東曰堵山,神天愚居之。

又,水名。
水經注》:堵水,出堵陽北山南,源逕小堵鄕。
後漢・光武紀》:岑彭爲征南大將軍,討鄧奉于堵鄕。

又,《集韻》:東徒切──同「闍」,城門臺也。

又,時遮切,音蛇。
爾雅・釋宮》:闍謂之臺。闍,或从土。

卷目:考證・丑集中 部首:土部

愛日堂藏本: 第119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42頁,第22

《周禮・春官》小胥凡爲堵,全爲肆。〔註〕凡編鐘編磬,各十六枚,半懸之在一簴,謂之堵,全陳之在一簴,謂之肆。

謹照原文凡爲堵改半爲堵。註内兩簴字?改虡。

注解

〔堵〕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堵〕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者,五行属

〔堵〕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土,者声。本义是墙壁。

〔堵〕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ǔ] ⑴ 阻塞(sāi ㄙㄞ),挡⑵ 心中不畅快⑶ 墙⑷ 量词,用于墙。⑸ 古代钟或磐十六枚编成一组,挂在一个架子上称“一堵”。⑹ 姓。

堵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堵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當古切頁碼453頁,第21

堵垣也。五版爲堵。从土者聲。

異體

?籒文从

附注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堵之異文。懸鐘磬半為堵。」按:金文或從,或從金。取義於樂懸,所以從金。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得古反頁碼1065頁,第5行,第1

?垣也,五版爲堵。從土者聲。

鍇注臣鍇曰:「一版五赤也。」

反切………頁碼1065頁,第5行,第2

籒文堵從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當古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737頁,第3許惟賢1190頁,第3

?垣也。

段注《儒行》曰:儒有一畞之宫。環堵之室。注云:宫謂牆垣也。堵,面一堵也。面一堵者,謂面各一堵也。依鄭說堵與垣別。大氐散文則通。對文則別也。

五版爲堵。

段注詩《毛傳》曰:一丈爲板。五板爲堵。此《五經異義》所謂古《周禮》,古《春秋》說也。《異義》今戴禮及《韓詩》說。八尺爲板。五板爲堵。五堵爲雉。板廣二尺。積高五板爲一丈。五堵爲雉。雉長二十丈。何休注《公羊》取《韓詩》說。古《周禮》及古《春秋・左氏傳》說。一丈爲板。板廣二尺。五板爲堵。一堵之牆長丈,高丈。三堵爲雉。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以度長者用其長。以度高者用其高也。諸說不同。鄭辨之云:《左氏傳》。鄭莊公弟段居京城。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三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古之雉制,書傳各不得其詳。今以《左氏》說鄭伯之城方五里。積千五百步也。大都三國之一。則五百步也。五百步爲百雉。則知雉五步。五步於度長三丈。則雉長三丈也。雉之度於是定可知矣。玉裁按鄭駁《異義》。取古《周禮》、《春秋》說。一丈爲板。計之適合。未嘗自立說六尺爲板也。迨箋詩則主用古說。參以《公羊傳》五板而堵,五堵而雉,而定爲板長六尺。鄭意《公羊》五板而堵者,高一丈也。五堵而雉者,廣三丈也。何注《公羊》取《韓詩》說。八尺爲板。五板而堵爲四十尺。五堵而雉爲二百尺。說各乖異。似古《周禮》、《春秋》、《毛詩》說爲善。高一丈,廣三丈爲雉。不必板定六尺也。許君《異義》未詳其於古今孰從。此云五板爲堵。古今說所同也。葢言板廣二尺。五板積高一丈爲堵而已。其長幾尺爲板,幾堵爲雉,皆於古今說未敢定。

从土。者聲。

段注當古切。五部。

籒文从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長丈闊(高)丈為[版],五[版]為堵。堵塞、杜塞,皆當作

堵塞=塞,作「杜」者亦假借字。○一堵版墙(?)此四字不了,大約是說「一堵墙」之堵當作堵也。

一堵版墙。堵塞、杜塞,皆當作

白话解释

堵,墙垣。五层版高的墙算一堵。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者”作声旁。,这是籀文写法的“堵”字,字形采用“”作 边旁。

字形解说

金文「堵」字從、者聲,與《說文》籀文構形相同,土、義近通用。「堵」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楚帛書》從土、者聲,聲符「者」的寫法,也見於楚簡。漢代碑刻從篆文隸變作「堵」。漢簡隸書繼承戰國晚期秦隸的寫法。《說文‧土部》:「堵,垣也。五版為一堵。从土、者聲。」從土,表示與用版築築牆之事相關;從者,表示音讀,是不表義的聲符,本義是古代版築之土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堵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97頁,第16字
2陳昌治本第1155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860頁
4說文校箋第602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538頁,第5字
6說文今釋第1993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333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686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860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58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578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4761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3193頁【補遺】第17984頁
14通訓定聲第175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193頁【崇文】第4769頁
16說文句讀第1971頁
17章授筆記第564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214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247頁,第9字

堵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wall; stop, prevent; stop up
  2. zustopfen (V)
  3. boucher, obstruer, étouffé, oppressé, (classificateur pour les murs)​

堵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堵(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堵(简·楚〔战国〕·子弹库) 楚〔战国〕 子弹库

堵(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堵(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堵(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堵(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堵(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堵(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堵(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