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qióng ㄑㄩㄥˊ

⺮部 共11画 上下结构 U+7B3B
汉语字典

⺮部

11画

4画

上下结构

qiong

qióng

TABJ

HMSL

MBY

88127

7B3B

31431412152 撇、横、点、撇、横、点、横、竖、提、横折钩、竖

笻字概述

折叠展开

〔笻〕字拼音是qióng,部首是⺮,总笔画是11画。

〔笻〕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卭”。

〔笻〕字仓颉码是HMSL,五笔是TABJ,四角号码是88127,郑码是MBY

〔笻〕字的UNICODE是U+7B3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547,UTF-32:00007b3b,UTF-8:E7 AC BB。

〔笻〕字异体字是

笻的意思

折叠展开

qióngㄑㄩㄥˊ

基本解释

古同“筇”。

笻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08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882頁,第20

標點整理本: 第842頁,第18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笻渠容切,音蛩──竹名,可爲杖。
前漢・西南笻》:張騫言在大夏見蜀布、筇竹杖。
廣志》:笻竹,出南廣卭都縣。〈蜀都賦〉:〔劉逵註〕笻竹出興古盤江縣,中實而高節。戴凱之《竹譜》:竹之堪杖,莫尚於笻;磥砢不凡,狀若人功。豈必蜀壤,亦產餘邦;一曰扶老,名實縣同。

注解

〔筇〕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筇〕字拼音是qió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邛,五行属

〔筇〕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ióng]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

笻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笻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