箏的笔顺
箏字概述
〔箏〕字拼音是zhēng,部首是⺮,总笔画是14画。
〔箏〕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争”或“"?"、爭”。
〔箏〕字仓颉码是HBSD,五笔是TEVH,四角号码是88507,郑码是MPXB。
〔箏〕字的UNICODE是U+7B8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631,UTF-32:00007b8f,UTF-8:E7 AE 8F。
〔箏〕字异体字是筝。
箏的意思
箏筝
zhēngㄓㄥ基本解释
◎同“筝”。
箏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19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887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847頁,第15字
音《廣韻》:側莖切;《集韻》、《韻會》:莖切。
《正韻》:耕切,
音爭。
《說文》:鼓絃竹身樂也。
《通典》:箏,秦聲也。
《急就篇註》:箏,瑟類,本十二絃,今則十三。
《風俗通》:箏,蒙恬所造。
《集韻》:秦俗薄惡,有父子爭瑟者,各人其半,當時名爲箏。
《釋名》:箏,施絃高急箏箏然也。傅元〈箏賦序〉: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
《史記・樂書》:唐有軋箏。〔註〕以片竹潤其端而軋之有聲。
例又,簷前鐵馬曰風箏,風動成音,自諧宮商。元稹〈連昌宮辭〉:鳥啄風箏碎珠玉。
例又,草名。
《爾雅・釋草》:傅,橫木㊟。〔註〕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注解
〔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箏〕字拼音是zhē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爭。
〔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ēng] ⑴ 同“筝”。
箏字的翻译
-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kite
- Guzheng (S, Mus), Zheng (S, Mus)
- luth à 12 cordes
箏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