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的笔顺
絲字概述
〔絲〕字拼音是sī,部首是糹,总笔画是12画。
〔絲〕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糸”或“糹、糸”或“"?"、"?"、小”。
〔絲〕字仓颉码是VFVIF,五笔是XXIY,四角号码是22993,郑码是ZZVV。
〔絲〕字的UNICODE是U+7D7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114,UTF-32:00007d72,UTF-8:E7 B5 B2。
〔絲〕字异体字是丝、糸。
絲的意思
絲丝
sīㄙ基本解释
①蠶吐出的像線的東西,是織綢緞等的原料。蠶~。~綢。緙( kè )~(中國特有的一種絲織的手工藝品。亦作“刻絲”)。
②像絲的東西。鐵~。菌~。肉~。遊~。
③計量單位名,10忽是1絲,10絲是1毫。
④表示極少或極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
⑤綿長的思緒或感情。情~。愁~。
⑥指弦樂器。~竹(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竹指管樂器)。
絲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09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924頁,第3字
標點整理本: 第886頁,第6字
音《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音思。
《說文》:蠶所吐也。
《急就篇》〔註〕:抽引精繭出緒曰絲。
《書・禹貢》:厥貢漆絲。
《詩・召南》:素絲五紽。
《周禮・天官・大宰》:婦化治絲枲。又,〈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
《左傳・隱四年》:猶治絲而棼之也。
例又,《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絲,琴瑟也。
例又,《禮・衣》:王言如絲。〔疏〕微細如絲。
例《五經文字》:絲作,譌。
《韻會》:俗作,誤。
〇〔按〕《說文》絲自爲部,今倂入。
注解
〔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絲〕字拼音是s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糸、!、?、?、小。
〔絲〕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ī] ⑴ 蠶吐出的像線的東西,是織綢緞等的原料⑵ 像絲的東西⑶ 計量單位名,10忽是1絲,10絲是1毫。⑷ 表示極少或極小的量⑸ 綿長的思緒或感情⑹ 指弦樂器
絲字的翻译
- silk; fine thread; wire; strings
- Seide (S), in Streifen geschnitten (Adj, Ess)
- soie, fil, filament
絲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组
商 甲骨文 ?宾间
商 甲骨文 子组
商 甲骨文 宾组
商 甲骨文 历组
商 甲骨文 出组
商 甲骨文 何组
商 甲骨文 无名组
商 甲骨文 黄组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或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
秦 简 睡虎地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