緜字概述
〔緜〕字拼音是mián,部首是糸,总笔画是15画。
〔緜〕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帛、系”。
〔緜〕字仓颉码是HBHVF,五笔是RMHI,四角号码是22293,郑码是NKMZ。
〔緜〕字的UNICODE是U+7DD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220,UTF-32:00007ddc,UTF-8:E7 B7 9C。
緜的意思
緜
miánㄇㄧㄢˊ基本解释
①連綿不斷;聯結細密。
②久遠。
③纏繞。
④絲綿;新絮。
⑤指絲絮狀物。
⑥小。
⑦薄弱;軟弱。
⑧相覆蓋。
⑨牽引繩索。
⑩籬落;圍繞。
⑪木棉樹。
⑫古地名,即緜上。在今山西省介休市東南。
⑬姓。
緜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23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930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892頁,第31字
音《廣韻》:武延切;《集韻》、《韻會》:彌延切,音棉。
《正韻》:莫堅切,音眠。
《玉篇》:新絮也。今作綿。
《廣韻》:精曰緜,麤曰絮。
《釋名》:緜,猶湎。湎,柔而無文也。
《書・禹貢》厥貢纖纊〔傳〕:纊,新緜。
《前漢・王褒傳》:難與道純緜之麗密。〔註〕緜纊之密。
例又,《說文》:緜,聯微也。
《博雅》:連也、小也。緜緜,長也。
《詩・王風》:緜緜葛藟。〔註〕長不絕之貌。又,〈大雅〉:緜緜瓜瓞。〔疏〕微細之辭。
例又,緜緜,詳密也。
《詩・周頌》:緜緜其麃。
例又,緜蠻,鳥聲。
《詩・小雅》:緜蠻黃鳥。
例又,緜,猶彌漫也。
《榖梁傳・文十四年》:緜地千里。
例又,纏緜,猶綢繆也。
《淮南子・主術訓》:纏緜經宂。
例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廣漢郡緜竹。〔註〕緜水所出。
例又,姓。
《孟子》:緜駒處於高唐。
《廣韻》:晉張方以緜思爲腹心。
音又,《集韻》:莫列切,音滅──弱也。
音又,《韻補》叶彌鄰切。魏文帝〈思親賦〉:痛弱條之眇眛兮,悲瓜瓞之緜緜;蒙屯險而自育兮,常含瘁而履辛。
〇〔按〕《說文》在系部,今倂入。
卷目:考證・未集中 部首:糸部
愛日堂藏本: 第530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3頁,第13字
《書・禹貢厥貢纖纊傳》纊,新緜。
謹照原文厥貢改厥篚。
注解
〔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緜〕字拼音是mi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帛、系。
〔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ián] ⑴ 連綿不斷;聯結細密。⑵ 久遠。⑶ 纏繞。⑷ 絲綿;新絮。⑸ 指絲絮狀物。⑹ 小。⑺ 薄弱;軟弱。⑻ 相覆蓋。⑼ 牽引繩索。⑽ 籬落;圍繞。⑾ 木棉樹。⑿ 古地名,即緜上。在今山西省介休市東南。⒀ 姓。
緜字的翻译
- cotton wad; wool; soft, downy
- Mian (Eig, Fam)
- Laine, continu, prolongé, faible, mou, moelleux
緜的字源字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