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ㄑㄧˊ

虫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86F4
汉语字典

虫部

12画

4画

左右结构

qi

形声字

JYJH

LIYKL

ISND

50124

9242

8251

86F4

251214413432 竖、横折、横、竖、横、点、点、横、撇、捺、撇、竖

蠐 ? ?

蛴的笔顺

折叠展开

蛴字概述

折叠展开

〔蛴〕字拼音是qí,部首是虫,总笔画是12画。

〔蛴〕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齐”,五行属木。

〔蛴〕字仓颉码是LIYKL,五笔是JYJH,四角号码是50124,郑码是ISND,中文电码是9242,区位码是8251

〔蛴〕字的UNICODE是U+86F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548,UTF-32:000086f4,UTF-8:E8 9B B4。

〔蛴〕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5149

〔蛴〕字异体字是蠐、?、?

蛴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ㄑㄧˊ

基本解释

〔~螬〕金龟子的幼虫,圆柱形,白色,身上有褐色毛,生活在土里,吃农作物的根和茎,害虫。俗称“地蚕”、“土蚕”、“核桃虫”。

蛴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33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100頁,第33

標點整理本: 第1075頁,第16

唐韻》:徂奚切;《韻會》、《正韻》:前西切,蛴音齊──蠐螬。見螬字註。

又,蝤蠐。見蝤字註。

說文》本作蛴

注解

〔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蠐〕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齊

〔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í] ⑴ 〔~螬〕金龜子的幼蟲,圓柱形,白色,身上有褐色毛,生活在土裏,吃農作物的根和莖,害蟲。俗稱“地蠶”、“土蠶”、“核桃蟲”。

蛴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蠐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徂兮切頁碼442頁,第16

異體、蠐

?也。从虫亝聲。

附注《玉篇・虫部》:「,亦作蠐。」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徂兮切頁碼1045頁,第3行,第1

?也。從虫齊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徂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659頁,第5許惟賢1157頁,第4

?也。

段注《釋蟲》。蝤蠐,蝎。郭云:在木中者。蟦,蠐螬。郭云:在糞土中者也。是二者似同而異。宋掌禹錫,蘇頌亦辯蠐螬與蝤蠐,蝎不同。許意謂蝤蠐,蝎爲一物。而蠐螬下不云蝎也。葢亦不謂一物矣。

从虫。聲。

段注徂兮切。十五部。

蠐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75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1125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837頁
4說文校箋第587頁,第16字
5說文考正第525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1943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265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653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798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49頁,第17字
11標注說文第563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4640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2890頁【補遺】第17941頁
14通訓定聲第2293頁,第5字
15說文義證第1155頁【崇文】第4617頁
16說文句讀第1919頁
17古字詁林第十冊,第25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223頁,第10字

蛴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maggots, grubs
  2. Larve (S)
  3. ver du bois etc.

蛴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以下是“”的正体“”的字形

蛴(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蛴(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蛴(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蛴(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蛴(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蛴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