豤字概述
〔豤〕字拼音是kěn,部首是豕,总笔画是13画。
〔豤〕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豕、艮”。
〔豤〕字仓颉码是MOAV,五笔是EVEY86,GEVY98,四角号码是17232,郑码是GQXO。
〔豤〕字的UNICODE是U+8C6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940,UTF-32:00008c64,UTF-8:E8 B1 A4。
〔豤〕字异体字是啃、懇、狠、貇、?、?、?、?、?。
豤的意思
豤
1kěnㄎㄣˇ基本解释
①豬啃物。後作“啃”。《玉篇•豕部》:“豤,豕齧地。”《廣韻•很韻》:“豤,豕食皃。”
②誠懇。後作“懇”。《吕氏春秋•下賢》:“卑為布衣而不瘁攝,貧無衣食而不憂懾,豤乎其誠自有也。”
③通“墾”。翻耕。《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田律》:“入頃芻稟,以其受田之數,无豤不豤,頃入芻三石、藁二石。”
豤
2kūnㄎㄨㄣ基本解释
◎減,減損。《廣雅•釋詁二》:“豤,減也。”
豤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豕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63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96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72頁,第13字
音《唐韻》:康很切;《集韻》:口很切,音懇。
《說文》:齧也。
《玉篇》:豕齧地。
《廣韻》:豕食貌。
《正字通》:齒深入物也。別作齦。
例又,與懇通。
《前漢・劉向傳》:豤豤數奸死亡之誅。師古曰:豤豤,款誠之意。
《集韻》或作貇。
音又,《集韻》:苦本切,音梱,豕齧物也。或作
音又,《廣韻》:苦坤切;《集韻》:苦昆切,梱平聲,亦齧也。又,減也。或作
。
例《說文》本作。
注解
〔豤〕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豕部。
〔豤〕字拼音是kě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豕、艮。
〔豤〕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ěn] ⑴ 豬啃物。後作“啃”。《玉篇•豕部》:“豤,豕齧地。”《廣韻•很韻》:“豤,豕食皃。”⑵ 誠懇。後作“懇”。《吕氏春秋•下賢》:“卑為布衣而不瘁攝,貧無衣食而不憂懾,豤乎其誠自有也。”⑶ 通“墾”。翻耕。《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田律》:“入頃芻稟,以其受田之數,无豤不豤,頃入芻三石、藁二石。”㈡ [kūn] ⑴ 減,減損。《廣雅•釋詁二》:“豤,減也。”
豤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九下反切康很切頁碼第315頁,第12字續丁孫
異體豤
齧也。从豕聲。
附注段玉裁本作「豕齧」,並注:「『豕』字今補。人之齧曰齦,字見齒部。豕之齧曰豤,音同而字異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八反切可很反頁碼第782頁,第6行,第2字述
齧也。從豕聲。
鍇注臣鍇曰:「懇字從此。」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九下反切康狠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1819頁,第1字許惟賢第795頁,第3字
豕齧也。
段注豕字今補。人之齧曰齦。字見《齒部》。豕之齧曰豤。音同而字異也。《工記》。髺豤薜暴不入市。注云:豤,頓傷也。此引伸假借字。今本作?。非。
从豕。艮聲。
段注康狠切。十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說文》無懇字,豤切乃豕齧之引申義。墾田之墾《說文》亦無,亦當借此字為之。
豕齧也。引申為懇切、勤懇。《說文》無懇字,正作豤。
《說文》無懇字,勤懇,懇切字皆當作豤。
豤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23頁,第1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787頁,第5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01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04頁,第4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78頁,第2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361頁,第5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321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682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010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46頁,第1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91頁,第8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242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9445頁【補遺】第1743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226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817頁【崇文】第326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297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396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383頁,第3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903頁,第2字 |
豤的字源字形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汉 简 张家山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