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kěn ㄎㄣˇ

豕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U+8C64
汉语字典

豕部

13画

6画

左右结构

ken

kěn

EVEY 86 、 GEVY 98

MOAV

GQXO

17232

U+8C64

豤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豕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63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196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1172頁,第13

唐韻》:康很切;《集韻》:口很切,豤音懇。
說文》:齧也。
玉篇》:豕齧地。
廣韻》:豕食貌。
正字通》:齒深入物也。別作齦。

又,與懇通。
前漢・劉向傳》:豤豤數奸死亡之誅。師古曰:豤豤,款誠之意。
集韻》或作貇。

又,《集韻》:苦本切,音梱,豕齧物也。或作?

又,《廣韻》:苦坤切;《集韻》:苦昆切,豤梱平聲,亦齧也。又,減也。或作豤

說文》本作豤

注解

〔豤〕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豕部

〔豤〕字拼音是kě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豕、艮

〔豤〕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kěn] ⑴ 豬啃物。後作“啃”。《玉篇•豕部》:“豤,豕齧地。”《廣韻•很韻》:“豤,豕食皃。”⑵ 誠懇。後作“懇”。《吕氏春秋•下賢》:“卑為布衣而不瘁攝,貧無衣食而不憂懾,豤乎其誠自有也。”⑶ 通“墾”。翻耕。《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田律》:“入頃芻稟,以其受田之數,无豤不豤,頃入芻三石、藁二石。” [kūn] ⑴ 減,減損。《廣雅•釋詁二》:“豤,減也。”

豤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牍云查字典整理。豤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