靬字概述
〔靬〕字拼音是jiān,部首是革,总笔画是12画。
〔靬〕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干”。
〔靬〕字仓颉码是TJMJ,五笔是AFFH,四角号码是41540,郑码是EEAE。
〔靬〕字的UNICODE是U+976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764,UTF-32:0000976c,UTF-8:E9 9D AC。
〔靬〕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7305。
〔靬〕字异体字是釬、?。
靬的意思
靬
1jiānㄐㄧㄢ基本解释
①〔犂( lí )~〕中国汉代西域国名,即大秦国。
②干皮革。
靬
2qiánㄑㄧㄢˊ详细解释
◎——“骊靬”( Líqián):汉朝县名。故址在甘肃省永昌县南。
靬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革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13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85頁,第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76頁,第10字
音《廣韻》、《集韻》居言切,音犍。
《說文》:乾革也。
例又,《說文》:武威有麗靬縣。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音看──義同。
音又,《集韻》:弓衣也。
音又,《廣韻》、《集韻》居閑切,音閒。
《廣韻》:黎靬,國名,在西域。
《前漢・西域傳》:以大鳥卵及黎靬眩人獻于漢。
音又,《集韻》:渠焉切,音虔──驪靬,縣名。
《前漢・地理志》:張掖郡驪靬縣。〔註〕李奇曰:音遲虔。
音又,《唐韻》:苦旰切;《集韻》:墟旰切,音侃。
《玉篇》:盛矢器,著弓衣。
音又,《集韻》:侯旰切,音翰──馬被具。
注解
〔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革部。
〔靬〕字拼音是ji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干。
〔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iān] ⑴ 〔犂( lí )~〕中国汉代西域国名,即大秦国。⑵ 干皮革。
靬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苦旰切頁碼第83頁,第4字續丁孫
靬
靬,乾革也。武威有麗靬縣。从革干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肯旰反頁碼第230頁,第2行,第1字述
靬乾革也。武威有麗靬縣。從革干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苦旰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426頁,第3字許惟賢第192頁,第4字
靬,
段注此複舉字刪之未盡者。
乾革也。
段注乾古寒切。
武威有麗靬縣。
段注《地理志》。張掖郡驪靬。李奇曰:音遟虔。如淳曰:靬音弓鞬。《郡國志》驪靬亦屬張掖。許系之武威。未詳。
从革。干聲。
段注苦旰切。十四部。
靬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65頁,第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233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85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13頁,第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07頁,第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378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651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514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557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67頁,第9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13頁,第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834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3294頁【補遺】第16487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915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232頁【崇文】第92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323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261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291頁,第2字 |
靬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