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shǔ ㄕㄨˇ

衤部 共18画 左右结构U+8961
汉语字典

衤部

18画

13画

左右结构

shu

shǔ

PULJ

LWLI

WTRI

36227

U+8961

襡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衣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95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1125頁,第38

標點整理本: 第1101頁,第35

唐韻》:市玉切;《集韻》、《韻會》:殊玉切,襡音蜀。
博雅》:長襦也。
晉書音義》:襡,連要衣也。
夏統傳》:妓女之徒,服袿襡,炫金翠。

又,《集韻》:徒口切,音鋀。
說文》:短衣也。

又,竹角切,音卓──義同。

又,當口切,音斗。
博雅》:袖也。

又,《廣韻》:徒谷切,音獨──韜藏也。
禮・內則》:斂簟而襡之。〔註〕襡,韜也。

或作襡,《韻會》亦作襩。

注解

〔襡〕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襡〕字拼音是shǔ,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蜀

〔襡〕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ǔ] ⑴ 长襦,即较长的上衣。⑵ 衣袖。

襡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牍云查字典整理。襡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