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zhēng ㄓㄥ

⺮部 共12画 上下结构 U+7B5D
汉语字典

⺮部

12画

4画

上下结构

zheng

zhēng

形声字

TQVH

HNSD

MRXB

88507

4620

8361

7B5D

314314355112 撇、横、点、撇、横、点、撇、横撇/横钩、横折、横、横、竖钩

筝的笔顺

折叠展开

筝字概述

折叠展开

〔筝〕字拼音是zhēng,部首是⺮,总笔画是12画。

〔筝〕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争”,五行属木。

〔筝〕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竹,争声。从竹,与乐器有关。本义是拨弦乐器。形似瑟。筝是拨弦乐器,战国时已流行于秦地,故又称“秦筝”。

〔筝〕字仓颉码是HNSD,五笔是TQVH,四角号码是88507,郑码是MRXB,中文电码是4620,区位码是8361

〔筝〕字的UNICODE是U+7B5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581,UTF-32:00007b5d,UTF-8:E7 AD 9D。

〔筝〕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2689,属常用字

〔筝〕字异体字是

筝的意思

折叠展开

zhēngㄓㄥ

基本解释

弦乐器,木制长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现为二十五根弦。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竹,争声。从竹,与乐器有关。本义:拨弦乐器。形似瑟。筝是拨弦乐器,战国时已流行于秦地,故又称“秦筝”) 同本义flat stringed instrument with anc. five and later thirteen strings

筝,鼓弦竹身乐也。 —— 《说文》筝,五弦筑身乐也。 —— 《御览》引《说文》挟人筝而弹纬。 —— 《楚辞·愍命》。注:“小琴也。”竽瑟空侯琴筑筝。 —— 《急就篇》

筝人(弹筝的人);筝阮(秦筝与阮咸。古代的两种拨弦乐器);筝妓(弹筝的艺妓);筝柱(筝上的弦柱)

筝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19頁,第12

同文書局本: 第887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847頁,第15

廣韻》:側莖切;《集韻》、《韻會》:筝莖切。
正韻》:筝耕切,筝音爭。
說文》:鼓絃竹身樂也。
通典》:箏,秦聲也。
急就篇註》:箏,瑟類,本十二絃,今則十三。
風俗通》:箏,蒙恬所造。
集韻》:秦俗薄惡,有父子爭瑟者,各人其半,當時名爲箏。
釋名》:箏,施絃高急箏箏然也。傅元〈箏賦序〉: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
史記・樂書》:唐有軋箏。〔註〕以片竹潤其端而軋之有聲。

又,簷前鐵馬曰風箏,風動成音,自諧宮商。元稹〈連昌宮辭〉:鳥啄風箏碎珠玉。

又,草名。
爾雅・釋草》:傅,橫木。〔註〕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注解

〔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箏〕字拼音是zhē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爭

〔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ēng] ⑴ 同“筝”。

筝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箏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側莖切頁碼146頁,第4

箏鼓弦竹身樂也。从竹爭聲。

附注按:段玉裁注認為「鼓弦竹身」不可通,據《太平御覽》改為「五弦筑身」。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側泓反頁碼374頁,第1行,第1

箏鼓弦竹身樂也。從竹爭聲。

鍇注臣鍇曰:「古以竹爲之秦樂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側莖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789頁,第2許惟賢352頁,第1

箏五弦筑身樂也。

段注各本作弦竹身。不可通。今依《太平御覽》正。《風俗通》曰:箏,謹按《樂記》五弦筑身也。今幷梁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或曰秦蒙恬所造。據此知古箏五弦。恬乃改十二弦。變形如瑟耳。魏晉以後。箏皆如瑟十二弦。唐至今十三弦。筑似箏,細項。古筑與箏相似,不同瑟也。言筑。身者,以見形如瑟者之非古也。言五弦筑身者,以見箏之弦少於筑也。《宋書・樂志》改筑身爲瑟身。誤矣。

从竹。

段注筑本竹聲。故从竹。卽从筑省也。筑箏皆木爲之。

爭聲。

段注側莖切。十一部。

白话解释

箏,拨动竹身乐器的琴弦而奏乐。字形采用“竹”作边旁,“争”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竹、爭聲。從「竹」,表示材質;「爭」表示音讀。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箏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89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388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299頁
4說文校箋第193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180頁,第16字
6說文今釋第653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15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64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957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16頁,第13字
11標注說文第191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151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4939頁【補遺】第16726頁
14通訓定聲第3406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394頁【崇文】第1573頁
16說文句讀第584頁
17古字詁林第四冊,第694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470頁,第4字

筝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kite
  2. Guzheng (S, Mus)​, Zheng (S, Mus)
  3. luth à 12 cordes

筝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筝(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筝(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筝(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筝(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以下是“”的正体“”的字形

筝(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筝(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筝(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筝(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