譍字概述
〔譍〕字拼音是yīng,部首是言,总笔画是20画。
〔譍〕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䧹、言”。
〔譍〕字仓颉码是IOGR,五笔是YWWY86,OWWY98,四角号码是00261,郑码是TGNS。
〔譍〕字的UNICODE是U+8B4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661,UTF-32:00008b4d,UTF-8:E8 AD 8D。
〔譍〕字异体字是噟、應、?。
譍的意思
譍
yīngㄧㄥ基本解释
◎古同“应”。
譍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19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80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55頁,第14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膺去聲。
《說文》:以言對也。
音又,《集韻》、《韻會》於陵切,音膺。
《玉篇》:對也。
《類篇》:答言也。
《增韻》:以言對問也。蘇軾〈懷子由〉詩:遙知讀易西牕下,車馬敲門定不譍。
例又,《韻會》:通作應。李密〈情表〉:內無應門五尺之童。
例《說文》本作,《集韻》或作噟、
。
注解
〔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譍〕字拼音是yīng,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䧹、言。
〔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īng] ⑴ 古同“应”。
譍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上反切於證切頁碼第69頁,第12字續丁孫
異體譍
以言對也。从言聲。
附注《正字通・言部》:「譍,《說文》作。」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五反切於證切頁碼第194頁,第7行,第1字述
以言對也。從言痽聲。
譍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37頁,第1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95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5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93頁,第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88頁,第1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305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525頁,第4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256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457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56頁,第1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93頁,第1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699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904頁【補遺】第16425頁 |
14 | 說文義證 | 第191頁【崇文】第761頁 |
15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726頁,第1字 |
16 | 古字釋要 | 第250頁,第2字 |
譍字的翻译
- answer
譍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