㷅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中 部首:火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10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674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624頁,第4字
音《集韻》、《韻會》楚絞切,音謅。揚子《方言》:㷅,火乾也。凡以火而乾五穀之類,秦晉之閒或謂之㷅。〔註〕卽
字。
《六書故》:㷅鬲中烙物也。
音又,《廣韻》:楚洽切,音鍤──義同〇〔按〕《集韻》作。詳
字註。
例《玉篇》同、炒,《集韻》本作鬻,《類篇》本作
,
同「煼」。
注解
〔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㷅〕字拼音是chǎ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取、火。
〔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ǎo] ⑴ 同“?(炒)”。《方言》卷七:“㷅,火乾也。凡以火而乾五穀之類,秦、晋之間或謂之㷅。”《集韻•巧韻》:“?,《説文》:‘熬也。’或作炒、㷅。”
㷅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牍云查字典整理。㷅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