詒的笔顺
詒字概述
〔詒〕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í、dài,部首是言,总笔画是12画。
〔詒〕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言、台”或“訁、台”,五行属-。
〔詒〕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言,台( yí )声。( dài )。本义是欺骗。《中论·考伪》:“骨肉相诒,朋友相诈。”。
〔詒〕字仓颉码是YRIR,五笔是YCKG,四角号码是03660,郑码是SZJ。
〔詒〕字的UNICODE是U+8A5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410,UTF-32:00008a52,UTF-8:E8 A9 92。
〔詒〕字异体字是诒、貽、?。
詒的意思
詒诒
1yíㄧˊ基本解释
①傳給。~訓。
②贈與,給與:“~爾多福。”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言,台( yí )声。( dài )本义:欺骗。《中论·考伪》:“骨肉相诒,朋友相诈。”
2.遗留leave behind。
诒,一曰遗也。 —— 《说文》公乃为诗以贻王。 —— 《书·金滕》诒厥孙谋。 —— 《诗·大雅·文王有声》先王违世(逝世),犹诒之法。 —— 《左传·文公六年》
诒厥孙谋(为子孙谋划;赐福);诒笑(贻笑。被人讥笑);诒后(传给后代);诒言(遗言);诒诮(诒讥。留下笑柄)
3.给予;赠送present; make a gift of sth.。
寄书向江山,诒我峰下石。 —— 宋· 王安石《送李屯田守桂阳》
詒诒
2dàiㄉㄞˋ基本解释
◎欺詐。骨肉相~。~騙。
詒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62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54頁,第2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29頁,第20字
音《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音怡。
《說文》:相欺詒也。一曰遺也。
《詩・邶風》:自詒伊阻。〔傳〕遺也。
《左傳・昭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註〕遺也。
《廣韻》:贈言也。
音又,《正韻》:誒詒疑疾。
《莊子・達生篇》:誒詒爲病數日。〔註〕懈倦貌。一曰失魂魄貌。
例又,通作貽。
《書・五子之歌》:貽厥子孫。〔傳〕貽,遺也。
《詩・大雅》:詒厥孫謀。〔箋〕詒,猶傳也。〔正義〕詒訓遺,卽流傳之義。
例又,通作飴。
《詩・周頌》:貽我來牟。〔釋文〕貽,又作詒。
《前漢・劉向傳》引《詩》作飴。〔師古註〕飴,遺也。與貽同。
例又,通作嗣。
《詩・鄭風》:子寧不嗣音。〔傳〕習也。〔箋〕續也。
《韓詩》作詒。詒,寄也,曾不寄問也。
音又,《集韻》、《韻會》羊吏切,怡去聲。
《類篇》:亦遺也。
《韻會》:貺也。
《左傳・文十六年》:年自七十以上,無不饋詒也。〔疏〕饋詒皆與人物之名,與貽通。有平去二音。
音又,《集韻》:堂來切,音臺──懈倦貌。引《莊子》誒詒。李軌讀。
音又,《集韻》:他代切,音態──義同。又,欺也。又,《廣韻》:徒亥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臺上聲。
《類篇》:江南呼欺曰詒。
《增韻》:欺詒,誑詐也。
《列子・黃帝篇》:狎侮欺詒。徐幹〈考僞篇〉:骨肉相詒,朋友相詐。
音又,《集韻》:通作紿。
《榖梁傳・僖元年》:惡公子之紿。〔註〕欺紿也。
《史記・項羽紀》:項王迷失道,田父紿之曰:左,乃陷大澤中。〔師古註〕紿,誑也。
例《類篇》或作。
注解
〔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詒〕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í、dà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台,五行属-。
〔詒〕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言,台( yí )声。( dài )。本义是欺骗。《中论·考伪》:“骨肉相诒,朋友相诈。”。
〔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í] ⑴ 傳給⑵ 贈與,給與:“~爾多福。”㈡ [dài] ⑴ 欺詐
詒字的翻译
- bequeath, pass on to future generations
- vermachen
- transmettre, léguer
詒的字源字形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秦 简 睡虎地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